全民一起飆創意 農村再生意象發表
記者:產經新聞中心
新聞分類:大陸在線
更新日期:2012-01-10 15:00:00
-
-
文字級數:
(亞洲經濟通訊社產經新聞中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透過農村再生圖徽設計競賽徵件,收到來自全台各地的參賽作品計 420 件,參賽者年齡層從 12 歲到 81 歲,全民一起飆創意。在歷經全臺五百多個社區及網路一萬七仟多人次參與提供建議後,彙集眾多作品的巧妙思維,所創作出的農村再生圖徽,除表現了農村的意象,更強化將農村的希望不斷擴展、加乘,以及尋求農民與土地之間的正向互動。
透過農村再生圖徽的發表,特別邀請全臺農村社區代表,一起為農村再生圖徽賦予其啟動的生命力。未來農村再生圖徽,將針對通過農村再生計畫農村社區授予其責任與榮譽。
農委會表示,自推動農村再生至今,全國有 1,920 社區、 87,431 人次參與農村再生培根計畫,其中已有 115 社區向縣市政府提報農村再生計畫,初步已構思完成社區的願景,未來政府亦將協助社區逐夢踏實。農村再生計畫的深耕,重新喚醒了農村居民對在地的認同感與榮譽心,共同尋回許多農村被遺忘的寶、創造更多感人的奇蹟與故事。參與記者會的農村社區代表的每一句佳話,均表達了他們接觸農村再生,所感受到的農村社區轉變,在每一句感人話語的背後,都有它深刻動人的故事,從雲林縣土庫鎮秀潭社區發展協會許群英理事長:「社區一百年沒有變過,因為農村再生開始有改變。」;彰化縣北斗鎮新生社區發展協會謝宏政總幹事:「因為被笑傻,擱卡打拚做。」;桃園縣觀音鄉廣福社區發展協會許麗卿女士:「農村再生幫我們找回濃濃的農村人情味!」,在在見證臺灣農村繼續向前的感動與力量!
農委會指出,中華民國第二個一百年的初始,農村的發展像是站在一個歷史的分水嶺,臺灣農村的未來,發展理路明確可循,轉型的契機已然浮現。主委陳武雄強調,政府為農村制訂有史以來第一部為農村社區量身訂作的專法 — 農村再生條例;爭取到有史以來第一筆為農村社區編列的農村再生基金專款 —1,500 億元;開創有史以來第一次農村建設由農民當家作主 — 堅持由下而上的理念。在農村再生的推動下,農村已開始轉型,全臺許多的農村社區也逐步找回它最初的感動與生命力。
農委會表示,農村再生是一場農村寧靜革命,重要的是人的再生,藉由農村再生圖徽的發表,不僅是宣誓農村社區的信心,更是農村社區居民共識的凝聚,實現為自己家鄉願景打拼的信念,也是政府照顧全國 4,000 個農漁村與廣大農漁民的決心,該會期待未來有更多的社區能夠加入農村再生行列,把農村再生的種籽灑遍全台灣,慢慢的茁壯、成長、開花、結果,臺灣農村的未來相信必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