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6月 16日 星期一 合作提案 活動報名

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AENA Taiwan Station

歡迎光臨科博館汪星國度 來看《狗的特展》秒懂汪星人!

記者:台灣新聞中心 新聞分類:健康樂活 更新日期:2018-02-09 13:20:00

文字級數: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狗有「人類最好的朋友」美名,但狗與人並非一開始就相伴相隨,而是人類需要狗來協助放牧、狩獵、示警,甚至充當食物。直到今日,狗已不僅僅是寵物,往往是家庭成員,暱稱「汪星人」。但是,人類瞭解「汪星人」嗎?

戌戍亥豕豸子孑孓丑刃巳已己,你能不能一口氣念出來呢?即日起至107年5月20日(日),科博館陽光過道展出《汪星人躲貓貓—狗的特展》,展示主題包括「老狗講古」、「犬族列傳」、「汪星國度」、「汪星密語」。內容取材於最新的狗科學研究,展場有充滿新春吉祥的地支認字拉霸動畫,現場考驗觀眾的國字程度!歡迎大家來挑戰!

科博館狗年特展今(9)日開展,科博館副館長羅偉哲提醒大家在狗年更應正視與人類為家人關係的「汪星人」。策展人陳慧娟希望大眾透過看狗的特展,了解狗如何被人類創造,以及如何影響牠們的命運。「老狗講古」展區探討「獵食的狼」如何變成「馴化的狗」,最早化石證據顯示這期間至少歷經漫長的15,000年。狗的古老祖先確信是由灰狼Canis lupus而來。但是,犬類的馴化疑似在不同地區且涉及許多狼的亞種。

納圖夫文化(Natufian culture12,500 -9,500 BC)是人類已知的最早的定居生活,納圖夫的狗已和野外的狼不同,是人類共同生活的動物。台灣也有五千年前的狗。最早的完整犬類遺骨(Canis lupus familiaris) ,姿態似乎是刻意安排,出現在臺南科學園區的南關里及南關里東遺址,屬於新石器文化的大坌坑文化。科博館人類學組蒐藏約五千年前的狗上顎遺骨標本,發現於台中市安和遺址大坌坑文化層,碳十四年代距今5,000至4,000年前,考古學者推測狗在當時是協助史前人狩獵的夥伴。

狗如何馴化一直眾說紛紜。最普遍的一套說法是狼這種機會主義和共生型的清道夫,被鼓勵佔據新出現的人造生態棲位(niche)中。靠著人類居處的殘羹剩食維生,然後完全被同化融入人類的棲所和社會群體中。狼因與史前人類維持共生關係,進而有效率的自我馴化。另一種說法是人類捕獲幼狼,撫養牠們,作為幫手或寵物。但是成年的狼是大型又兇猛的掠食者,可能為人類孩童帶來不可預期的危險。這些說法依然需要更周全的證據。

「汪星國度」探討狗變成汪星人從基因層面有那些改變?品系的多樣化為狗的生存帶來哪些困境?那些狗屬於古老的犬種?那些狗身懷絕技?

狗的體態行為像幼狼,小體型、短臉、和擁擠的牙齒可能是汰選犬類攻擊性時的副產品。篩選較馴服的銀狐個體時,往往會伴隨捲曲的尾巴、軟垂的耳朵、斑駁的毛色和像孩童般圓滾滾的口鼻端,以及較長的繁殖期。這些特徵一般被認為是馴化特徵群。

狗的馴化伴隨三種澱粉消化基因的篩選,其中澱粉酶基因(Amy2B)的倍數約自7,000年前開始出現增加現象,這意味著狗對澱粉的消化能力愈來愈佳。科學家已知狼會互相舔臉,也能隨著人類的視線進入空間甚至看懂指向姿勢。但是忠心耿耿的狗和社會化的狼是相似的嗎? 當人出現時,狗會抑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狼卻不受影響。有些狗因為基因的突變出現類似人類威廉氏症的行為,變得極度熱愛社交,喜愛與陌生人接近。這些遺傳特徵可能形塑了現代的狗。

狗善於解讀人類在各種情境下的身體語言,眼神的接觸是建立人狗情緣的關鍵部分。當人類越關注狗,狗的臉部表情明顯會變多。狗與人之間互相凝視,已證實對雙方體內的催產素濃度有顯著作用。這種關係如同親子或是愛侶間的緊密情緣。

狗是古代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比羊、牛、豬都更早。過去200年來犬種的爆增,意味著這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所進行最壯觀的一場遺傳實驗之一。純種狗的品系因快速的外型篩選產生多樣化但也導致遺傳變異的喪失;就像野生動物澱粉酶基因(Amy2B)的倍數約自7,000年前開始出現增加現象,這意味著狗對澱粉的消化能力愈來愈佳。族群瓶頸或動物園圈養動物的近親繁殖,人為汰選也會造成有害的基因變異。

「汪星密語」以「狗臉快語錄」及「身有靈犀譯狗通」讓觀眾秒懂汪星人的心思,好判斷是該快逃還是留下!

最新健康樂活

中市啟動長照機構疫苗接種 強化高風險族群防疫力因應新冠升溫

【記者張偉成/台中報導】因應國內新冠疫情持續升溫,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自明(11)日起,調整第2劑新冠JN.1疫苗的接種間隔。台中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市府積極啟動長照機構疫苗接種專案,另呼籲65歲以上長者、55至64歲原住民、免疫不全者等三類高風險對象,與前一劑疫苗間隔至少2個月(60天)即可接種,以提升健康防護力。

獲國家產業創新獎! 中市府「慶典創新」與「國際投資」 雙軌打造智慧經濟新典範

【記者張偉成/台中報導】用活動帶動產業、用創新拉動經濟!有產業創新奧斯卡之稱的「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第九屆獲獎名單今(10)日揭曉,首度開放政府單位參賽,由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李逸安代表受獎。台中市政府以「慶典經濟之創新活動與數位平台」為題,榮獲「績優創新獎」殊榮,其中兩大亮點深獲產學界專家評審高度肯定,包含慶典活動拉高內需與就業,以及國際投資穩步進駐,城市競爭力提升,展現台中智慧治理與產業創新雙軌驅動新典範。

台灣無人機聯盟赴美參展 再添重量級盟友

【記者張俊明/台中報導】「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TEDIBOA)持續邁開海外拓業的腳步,5月20日至5月22日間由聯盟主席胡開宏,帶領漢翔公司、國防產業發展協會、航太公會、聯盟協同主席中光電智能機器人、雷虎科技,以及國內多家無人機廠商,前往美國德州參與國際無人載具系統展(XPONENTIAL 2025)。

打造誠信綠能新典範 研討會首場臺中登場

【記者張俊明/台中報導】為推動產業低碳轉型與企業誠信治理並進,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特於臺北分局、臺中分局、臺南分局及高屏分局辦理4場「綠能透明,廉政同行」研討會,首場22日在臺中分局舉辦,聚焦中小企業於能源轉型中的挑戰與契機。會議由臺中分局紀世宗分局長主持,邀集來自產官學界的多位代表,共同探討如何在綠能開發過程中實踐透明與廉潔,攜手建立誠信與永續兼具的企業典範。

中臺科大原資成果晚會匯聚跨校原力共享文化光芒

「Nga’ ay ho~」伴隨著充滿熱情的阿美族問候聲,中臺科技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與原住民瘋年社攜手舉辦五週年成果發表晚會「原聚中台~masa’opoay i kawalian」,活動於24日晚間在校內大禮堂盛大展開,活動邀請台中市原住民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馨怡、平地原住民議員吳建德、山地原住民議員古秀英出席,並吸引逾百位貴賓、校內師生及友校原住民青年夥伴們齊聚一堂,共同見證原住民族學生在文化傳承與藝術展演上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