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10月 20日 星期一 合作提案 活動報名

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AENA Taiwan Station

「微電網儲電系統」 首選金門進行場域運行

記者:張偉成 新聞分類:大陸在線 更新日期:2012-08-28 19:20:00

文字級數:
(亞洲經濟訊社/記者張偉成報導) 經濟部運用科技專案連結中科院所研發之「微電網儲電系統」於今(28)日在金門縣金水國小啟動,開始為期三個月的場域運行,此項透過與金門縣政府合作,除可將科技研發帶入場域運行,亦可改善金門地區民眾的用電環境品質,對於將金門打造為臺灣首座低碳綠能島嶼,成為綠色觀光新地標亦將有極大助益。啟動典禮現場的貴賓包含經濟部技術處處長林全能、金門縣長李沃士、中科院副院長張冠群、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陳茂春、金酒公司董事長李文選以及國內許多儲能元件的產業業者等皆參與盛會,彰顯齊心合力推廣金門邁向低碳島之決心。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林全能表示,綠能是未來能源使用的趨勢,故積極開發下世代儲電元件及系統。而推展金門成為全國第一個微電網儲電系統實驗運行之地區,是考量當地日照度強、風力大,擁有再生能源發展的環境之優勢,由於現行金門目前發電主要採柴油引擎發電機,發電成本高昂,易造成環境污染,因此藉由微電網之儲存與管控,可形成再生能源,轉移主電網之尖峰負載,提昇電能調度與運作效率,充分達到節能減碳效果。此外,當天然災害發生或不可抗拒因素而造成暫時停止供電時,微電網儲電系統也可持續提供3~7日緊急用電或救災所需之電力。

中科院副院長張冠群亦說明,中科院所開發完成的移動式綠能儲能系統為一種多功能移動式供電平台,已經進行實驗運轉超過8,000小時,其可同時管控多種再生能源,包括風力、太陽能或其它各新式樣能源,成為小區域或移動式電力系統。當儲電系統連結適當數量後,可與一般市電合併,形成混合電力電網,藉以降低市電發電成本,未來推廣應用,將會與再生能源直接轉換,廣泛應用於各種民生或軍事用途,除能作為移動式供電平台外,更可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將金門建構成「綠能低碳環境島」的典範。

未來「微電網儲電系統」場域運行第二階段,將擴大應用範圍,由小區域逐步擴大應用至全金門大、小島嶼,同時,亦將以資源回收的角度,提高金門地區生質能源之綠能產業發展,或結合木氣爐等發電裝置,甚至亦評估車用鋰電池二次應用於儲電系統中,以大幅降低微電網建置成本。另外,透過此項微電網系統啟用,除了可自給自足的獨立供電,更規劃在金門島上建構適宜環島之電動機車綠能充電站,將金門地區打造為具「節能減碳」宣導示範之觀光景點,協助觀光與形象宣傳,增進金門觀光產業之蓬勃發展,並推廣至各離島地區,帶動離島觀光風潮。

最新大陸在線

中市績優交通義勇警察表揚 盧秀燕讚譽「市民守護者」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台中市交通義勇警察大隊17日舉行「114年度秋節聯誼暨績優交通義勇警察表揚」活動,現場表揚38位資深及在執勤表現績優的義交楷模。市長盧秀燕在警察局長吳敬田陪同下出席,向義交夥伴表達最誠摯的謝意,期勉義交夥伴再接再厲,讓城市交通事故與死傷再下降,達成「交通順暢、人人平安」的目標,打造更平安、更幸福的台中。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行》雙十開彰 在總行看見歷史與未來的對話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2025台灣設計展」於雙十連假在三大展區,盛大登場,15個分行展出內容跨足城市治理、地方產業、青年創意、文化歷史及植物美學等多元風貌,在總行看見歷史與未來的對話,縣長王惠美邀請全國民眾安排假期走進彰化,親身感受設計的無限魅力與城市的創新能量。

霸氣側漏閃瞎代購 店王現象級回歸週年慶亮劍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闊別兩百多天方重開幕的新光台中店,在日前以一場狂創點閱及話題的現象級回歸,重返台中人的生活日常,歸隊後的首戰即逢週年慶,自是「殺」聲震天!首波週年慶將於10/16(四)~10/29(三)熱烈登場!首度攜手韓星、韓綜、韓潮,將透過三大限定合作打造全台最具話題的購物盛會!更首度邀請韓國人氣偶像-Solar頌樂擔任宣傳大使,營造韓星都要來搶購的氛圍。

齊聚府前廣場 蔣萬安與民眾同慶中華民國114年國慶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臺北市長蔣萬安今(10)日出席由臺北市政府主辦的「中華民國114年國慶升旗暨慶祝活動」,於市府府前廣場與市民朋友一同升旗,歡慶國慶。

連假共學風潮興起 北市親子攜手探索學習新樣貌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長期推動「自主學習」,鼓勵學生依興趣與專長規劃假期專題,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自發、互動、共好」精神,尤其在連續假期期間,教育局更鼓勵家長跟孩子一起,共同討論學習主題、規劃探索計畫,讓假期不再只是「寫作業、補進度」,而是讓學習能夠自然地融入生活,學生能以自身興趣出發,自訂學習目標並完成探索挑戰,讓學習的主導權回到孩子手中,也帶動家庭攜手共學,成為城市獨特的教育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