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出口區台中園區100年營業額再破歷史新高
記者:艾駿培
新聞分類:大陸在線
更新日期:2012-02-18 06:00:00
-
-
文字級數:
(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艾駿培報導)加工出口區台中園區近年營運佳績頻傳,繼99年榮登全國每公頃產值之冠的寶座後,100年營業額達新台幣886億1,618萬6,528元,較去年同期累計成長5.12%,再創立區42年以來之新高。在一片不景氣的聲浪中,無畏寒冬,漂亮的數字尤顯突出。
除營業額破歷年新高外,在產業結構及從事業務類別結構上,加工區台中園區也悄悄上演近10年的重大突破發展。該園區本以光學業起家,早年引進的國外技術更推廣至全國,在台灣光學產業發展史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惟近年來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快速崛起並蓬勃發展,掩蓋光學業之光芒,但光學業仍為園區之二大支柱之一。
近年來,因台灣製造業的勞力素質及產品品質占有一定的優勢,光學產品重心有逐漸由大陸轉移回台灣的趨勢,再加上100年3月日本大地震之影響,更助長產品轉移的效應,加工區台中園區內光學大廠無不紛紛擴充產能。在量能帶動下,100年9月光學業終於奪回揆違近11年之久營運量第一名的寶座。
至100年12月止,電腦電子光學業營業額累計達434億5,605萬6,942元,占園區總營業額之49%,與上一年比較成長43%。次為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營業額達381億1,397萬6,725元,占園區總營業額之43%,與上一年比較略微衰退18.65%,兩者合計占該園區總營業額超過9成。
再以從事業務類別結構分析,加工區台中園區早年以純製造業為主,後因廠商營運多元化發展,加入貿易業。製造業與貿易業之比率由8:2逐年降至6:4。100年起,因光學業的回升,製造業比率也隨之升高,有回升至7:3的趨勢。
未來如何善用加工區內「台灣製造」的優勢,與大陸市場重新整合,再創經濟高峰,將是該園區可以思考的議題及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