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雲地區缺水問題的救星 名竹盆地地下水庫
記者:產經新聞中心
新聞分類:大陸在線
更新日期:2012-02-02 12:30:00
-
-
文字級數:
(亞洲經濟通訊社產經新聞中心)中央地質調查所表示,水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必需品,而水資源的開發與保育是國家追求永續發展的項目之一,因氣候異常造成台灣的地面水文環境產生了極大的變化,水資源匱乏現象益加明顯,時常須利用地下水來因應地面水資源的不足。
地質調查所說,以濁水溪沖積扇為例,此區長年過量抽取地下水,造成雲林彰化地區的地層持續下陷中,近期更對高鐵行車安全造成威脅。所以除了須加強平原區的地下水管理外,平原區鄰近的山區是否有可以替代性之地下水資源是急需進行調查與研究的課題。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提出「台灣山區地下水資源調查研究整體計畫」,99年度起將全台山區分北、中、南三段分期分區進行調查,鑒於彰雲地區需水程度最高,故濁水溪流域為首期之優先調查區域。
初步研究成果顯示,欲掌握山區較具規模的地下水資源,首要調查重點地帶為山間盆地,或是中游山區水系匯集處的地下水。由目前研究結果顯示,位於濁水溪及清水溪匯流處的名竹盆地,水文地質條件佳,主要為礫石層分布,集水面積廣,地下水補注性能極佳,且該區並未有明顯之抽水行為,地下水位仍保持在自然狀態,為最佳取水的候選場址。
評估名竹盆地可抽取水量及濁水溪和清水溪之補注量;並探討名竹盆地地下水位下降後,減少側向補注到濁水溪沖積扇之水量,評估最有利之地下水抽取季節和抽水量,把名竹盆地當做另一個地下水庫,與濁水溪沖積扇和集集攔河堰聯合運用。依據此區的地下水位變動資訊與地形坡度,以年豐枯水期水位20公尺變動的情況來營運,初估名竹盆地可利用之地下水量每年約2億立方公尺以上。
名竹盆地抽取之地下水應優先提供自來水水源使用,若於盆地內沿濁水溪兩岸鑿井抽水,並以集集攔河堰濁水溪南北岸聯絡渠道來輸配,供應下游濁水溪沖積扇之使用,可以減少其沖積扇的抽水量,並舒緩彰雲地區缺水壓力,對抑制地層下陷將有顯著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