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風華再現:龍井國小尋回日治時期區長張錦上捐地文獻
記者:台灣新聞中心
新聞分類:台灣在線
更新日期:2025-11-12 22:07:00
-
-
文字級數:
-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台中市龍井國小今年建校120年,校方擴大舉辦慶祝活動,向各界徵件校史文物,經由地方文史工作者引薦,居住於台北市張文玲得知此消息後,專程回中市龍井區水裡港的百年祖厝,尋找曾祖父也就是日治時期塗葛崛區區長暨首位龍井區農會理事長張錦上,曾祖父曾在120年前,日大正四年捐贈二甲多的校地,隔年也就是日大正五年台灣總督府特別頒發的感謝狀,事隔120年後,珍貴的古文物終於曝光。
在近一年內,校史展籌備期間,校方學務處黃慶勇主任與家長會長施議仁聽聞日治時期塗葛堀區長、大肚信用組合理事(今大肚區農會理事)、龍井信用組合首任理事長(今龍井區農會理事長)張錦上於大正4年捐地,台灣總督府於大正5年頒發感謝狀的珍藏文物資料存在,積極與張家後代聯繫,希望能在校史展將學校空白多年的歷史資料補齊。
張女士近年展開尋根之旅,曾向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楊朝傑博士請教,確認日治時期塗葛崛區長張錦上,為促進地方教育發展,自捐校地二甲餘,畢生樂善好施,早期並在當時社會積極推動,男子去髮辨,女子去纏足,參與興學並與眾人興建磺溪書院,台中神社創立委員,當時與中部世家霧峰林家與鹿港辜家的關係緊密,從留下來的文史資料均可確認。
在大正元年(1912年),因大肚溪上流洪水暴發加上海水大潮,位於大肚溪北岸之塗葛堀市街、福州厝等村落,還有設在區域中的塗葛崛區役場,以及各設機關,也全部流失在溪流中,當然其中也包括龍井國小的前身,也就塗葛崛公學校。時任塗葛崛區長張錦上並在大水氾濫成災時,長期免費供應熱食,讓災民免受飢餓之苦。但因水患沖毀土地三百多甲土地,大多沈於大肚溪底,這就是地方上口耳相傳的消失塗葛崛區的傳說,但因被大水沖毀,所以當時有很多文史資料均遭水患遺失。
張女士的追溯家族尋之旅,也藉此校史展一一曝光,也讓日治時期珍貴歷史文獻呈現於世人面前,中央研究院楊朝傑博士對於此舉,肯定珍藏的史料回到地方脈絡發揮作用,尤其是查證台灣總督府檔案後確認此感謝狀為龍井國小發展過程中重要紀錄,張家族人為不傷及珍貴文史資料,於是以翻拍120年前的感謝狀協助。
台中市龍井國小,前身為麗水塗葛崛公學校,創立於1905年,1905年設置在塗葛堀區役場內的龍井國小(時名塗葛堀公學校),歷經1912年(福州厝)、1913年與1914年(塗葛堀本街)水災後遷往海埔厝(暫居),最後定址於現址。龍井國小校史展會址-茄投市集,展期至11月26日止,邀請有興趣的民眾前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