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5月 02日 星期五 合作提案 活動報名

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AENA Taiwan Station

京能國際:2023年業績再創新高,形成多元協同發展新格局

記者:張俊明 新聞分類:產業科技 更新日期:2024-04-12 18:38:00

文字級數:
北京2024年4月12日 /美通社/ --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創新,可再生能源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發電成本不斷降低,使得清潔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已成為世界能源發展的主旋律。在我國,綠色低碳發展更是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22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委聯合印發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是推進能源革命和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大舉措,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選擇,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踐行應對氣候變化自主貢獻承諾的主導力量。與此同時,綠色低碳不僅是建設生態文明、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現實需要,還是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手段。

作為一家勇於創新、敢於實踐的清潔能源投資運營商,北京能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686.HK,以下簡稱「京能國際」或「公司」)於近日正式披露2023年業績公告。公告顯示,公司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55.68億元,同比增加35%;利潤總額6.54億元,同比增長5%;總資產900.36億元,同比增長49%。多項關鍵數據表現亮眼,充分彰顯了京能國際高質量發展取得的累累碩果,開創了公司清潔能源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2023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也是京能國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年,京能國際圍繞「攻堅突破年」定位,以「穩中求進、優化佈局、精細管理、攻堅創效」為主線,同心同力、奮勇前行,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保持了高質量快速發展的強勁態勢。截至2023年底,公司「運營+確權」總裝機容量超過1800萬千瓦,並網運營裝機容量達到900萬千瓦,發展速度在業內處於領先水準,為公司開啟新的發展篇章奠定了堅實基礎。2023年4月,國家能源局印發了《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指出,深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鞏固風電光伏產業發展優勢,持續擴大清潔低碳能源供應,積極推動生產生活用能低碳化清潔化,供需兩側協同發力鞏固拓展綠色低碳轉型強勁勢頭。京能國際積極回應國家政策,勇毅篤行、行穩致遠。

在境內,圍繞「雙環線、一中心、一聚焦」的發展戰略穩步推進。「北環線」不斷加快推進基地專案落地,「吉電進京」輸電線路專案論證報告及可研已通過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審查,並順利納入國家「十四五」中期調整規劃;「蒙電進京」渾善達克沙地至京津冀輸電線路已被國務院明確為重點推動工作;黑龍江基地專案有序推進中,其中綏化1.45吉瓦風電基地專案已取得500兆瓦建設指標、其中200兆瓦已並網運營,黑龍江哈爾濱2吉瓦風電基地專案已取得400兆瓦建設指標並核准;公司首個新能源基地核准專案——通遼市2.43吉瓦風電基地專案工期進展順利,預計4月底具備並網條件,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南環線」重點構建集群專案,打造水風光儲多能互補基地。公司通過增資控股保山能源取得952.44兆瓦水電資產,實現了水電專案「零」的突破。與此同時,公司在江浙滬、珠三角和雲南等地積極開拓消納好、收益率高專案,為京能國際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築牢根基。除上述專案外,公司於首都新能源控制裝機容量突破150兆瓦,裝機容量位居北京市前列,有效推動了首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在境外,京能國際以澳洲、越南為根基,積極拓展RCEP國家清潔能源市場,加大東南亞、新西蘭、歐洲等地區專案儲備力度,境外在建和運營裝機容量990兆瓦,開發儲備容量超7吉瓦。篤行致遠,惟實勵新。京能國際與時代同行,與發展共進,不斷創新蓄力,務實擔當,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效。截至2023年底,京能國際取得自主開發專案新能源指標394.5萬千瓦,累計取得975.4萬千瓦;新增並網裝機容量915.3萬千瓦(含聯營),同比增加57%;發電量提升至137.81億千瓦時,同比增加90%。

京能國際厚植綠色發展理念,不斷豐富清潔能源產業佈局,形成風電、光伏、水電、氫能、綜合能源等多種綠色能源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圍繞國家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方向,抓住新一輪能源結構調整和資訊技術變革機遇,加快推進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建設,有效拓展清潔能源產業鏈條,逐步形成「能源+算力」為主業、「風光、水電、綜合能源、燃機、綠氫、算力」六大板塊協同發展新格局。
水電業務依託保山能源做大做優,密切關注國家最新政策發佈情況,聚焦察隅曲流域,推動藏東南清潔能源基地開發,及時跟進怒江流域水電開發動態,積極爭取龍陵縣岩桑樹水電站和光坡水電站開發的主導權,扎實推動前期工作。

綜合能源業務,推動儲能、充電樁等專案落地,提高智慧運維服務能力。集中力量完成一批精品綜合能源專案,不斷提升京能國際的品牌影響力。加快「光伏+高端製造」「科技農業+智慧能源」「光伏+智慧農業」等產融專案落地,平穀大興莊鎮低碳綠色產業融合專案農業日光溫室部分已投產運營;通州大運一號綠色低碳綜合能源專案已開始進行主體建設;儲能業務,廣西百色田陽共用儲能專案成功投運;山東威海榮成共用儲能專案工程建設正在有序推進,新增確權共用儲能專案容量820兆瓦/1640兆瓦時。綠氫業務,多倫風光制氫氨專案一期500兆瓦已與沙特電力和多倫縣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河北宣鋼500兆瓦風電制氫專案已簽署綠氫供應意向協議。

數字算力業務,公司全力推進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上莊)建設,完成500P算力的上線運營,開啟了「能源+算力」協同推動北京市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新篇章;同時,規劃佈局數字算力業務,推進京內大型數據中心並購,研究數字產業資產重組上市工作,將大大助力首都人工智慧生態的培育建設,賦能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燃機業務,首個大型園區綜合智慧能源專案——廣東陽江陽西2×120兆瓦天然氣熱冷電聯產專案實現開工;同時積極爭取廣東江門、重慶等地天然氣熱電聯產綜合能源專案;其中重慶榮昌6×120兆瓦級天然氣熱電聯產專案已列入重慶「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深耕不輟,進而有為。京能國際不斷加快戰略新興業務佈局,構建未來增長極,六大板塊業務多點開花,亮點紛呈,截至2023年底,公司並網運營裝機容量從1.89吉瓦增至9吉瓦(年均增速68%,遠超可再生能源行業平均增速),資產總額從2021年末的260億元增至900.36億元(年均增速33%),累計貢獻利潤總額32億元,保持高質量發展強勁態勢。

2023年,京能國際通過完善資信體系,拓寬融資管道,強化財務管理等措施,不斷在權益融資領域發力,企業發展保障能力持續提升,多項工作成果突出顯著。 2023年3月,京能國際首次境內評級即獲得聯合資信授予的「AAA」級境內主體長期信用評級,是公司在2022年12月取得惠譽「A」和標普「BBB+」國際信用評級後的又一里程碑節點,彰顯京能國際高質量快速發展的成效,推動京能國際資本運作能力邁上新臺階。

京能國際持續拓展境內外融資管道,通過發行各類金融產品優化資本與債務結構,為公司的業務發展提供有力支撐。2023年3月,全國首單光伏公募REITs成功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籌措權益資金14.38億元;成功在銀行間交易商協會註冊50億元熊貓永續債,完成三期規模35億元銀行間永續中票發行;銀行間類REITs取得30億元註冊額度;成功發行可再生能源補貼款ABCP及ABS,募集資金17億元;成功在上交所註冊50億元供應鏈金融資產專項計畫的儲價額度;年度完成新增融資480億元,其中境內新增融資343億元,境外新增融資折合人民幣137億元;5億美元境外綠色銀團貸款順利落地,市場反響熱烈,境外獨立融資能力顯著增強。

京能國際還在不斷加強融資能力,通過推動專案層面權益融資工作,與新加坡淡馬錫勝科、平安信託、沙特電力等公司開展專案層面股權合作;持續推進產業基金、私募REITs等權益融資工作,助推公司資本結構不斷優化。2023年,經濟下行的大環境對國內各行各業用能需求影響很大,國內新能源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必須注重底層資產品質,走高質量發展道路,才能更好地適應行業變化趨勢。京能國際攻堅克難,主動作為,通過加強成本管控,深化管理提升,強化電力行銷等舉措來不斷提升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

截至2023年底,不斷優化運維模式,改善人員結構,運維人均管理裝機容量達到16兆瓦/人;深化招標採購管理,積極落實陽光採購,推進採購管理「四化」建設,加大集采力度,積極協調降低招標代理服務取費標準,年度節省費用4900萬元。

在嚴控成本的同時,京能國際不斷深研電力交易政策,分省施策,一站一策,精細化開展電力行銷工作。2023年境內專案累計交易電量62.99億千瓦時,交易電價同比提高22.62元/兆瓦時,增收1.42億元。積極開展綠電交易,符合准入條件電站已全部進入「白名單」,年度完成綠電交易55筆,交易電量2.12億千瓦時,環境溢價60.6元/兆瓦時,增加收益1286萬元,助推公司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在人才機制方面,京能國際還建立了職業經理人制度,實行全員市場化,從組織機構到培優引才,從薪酬體系到激勵政策,形成了具有京能國際特色的體制優勢,成功打造了一支「敢應戰、能勝戰」的優秀團隊,凝聚力不斷增強,戰鬥力逐年提升。使命重在擔當,奮鬥創造未來。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奮鬥之年。在新的歷史座標上,京能國際將立足新方位、描繪新藍圖,開闢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京能國際強調,公司仍然要繼續保持創業奮鬥的精神,適時適度調整腳步,把提高資產品質和經濟效益作為核心任務,圍繞降本增效,以「聚焦主業、多元驅動、精益管理、創新創效」為工作主線,堅持「雙環線、一中心、一聚焦」發展路徑,推動六大業務板塊協同佈局;多措並舉提升資產品質和管理水準;加大體制機制、黨建、科技、管理等多維度創新力度,形成京能國際新質生產力,贏得發展主動權,推動京能國際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助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切實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對清潔能源的需求,為實現「雙碳目標」勇擔企業責任,積極貢獻力量。

最新產業科技

【張俊明專欄】川普的關稅虛實與中國的戰略底氣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豪賭,貿易戰火藥味再起,其經財政部長貝森特最新宣布,針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將從104%再度提高至125%,此舉不僅是關稅政策的升級,更是政治訊號的明確釋放,中美脫鉤不再是趨勢,而是戰略選項。然而,關稅從104%升到125%,在經濟學實質效應上是否真有重大差別?事實上,早在100%以上的懲罰性關稅設定下,中國出口商對美銷售利潤已遭壓縮甚至消失,再加碼的關稅,更多的是一種政治符碼,是對選民展示強硬、對盟國施壓表態、對中國喊話示威。

【張俊明專欄】全球資本秩序裂解下的中美交鋒

美國再度祭出對中國的高額關稅,財政部長貝森特宣布對中產品加徵125%稅率的消息,儘管表面上看似是貿易工具的升級,但實際上,這更像是一場資本秩序重組前夕的戰略預演。美中之間的角力,已經不再停留於出口盈虧的帳面計算,而是深入國際金融與產業控制的底層結構。

67家機構進駐徵才 中臺科大校園博覽會打造醫護界「人才寶庫」

【記者林慧君/台中報導】為協助學生掌握職涯脈動、順利邁向就業之路,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與中臺科技大學合作,於今(11)日盛大舉辦「2025年校園徵才博覽會」,吸引來自全國各地共67家醫療院所與照護相關機構齊聚校園,提供超過800個工作機會,涵蓋全名知名的醫療院所、社區醫療機構、長期照護機構及醫療技術企業,提供臨床護理、居家照護、高齡及長期照護、產後護理等多元領域的就業機會。此次博覽會特別針對護理系、學士後護理系及高齡健康照護系的大三、大四學生規劃,近千名學生踴躍參與了解目前的醫療就業市場發展趨勢,以拓展職業視野並為未來的職涯鋪路,展現出旺盛的求職熱情。

中臺科大與茂盛醫院攜手打造臨床學習新模式 推動護理人才就學即就業

【記者林慧君/台中報導】面對全球高齡化與醫護人力缺口日益嚴峻的挑戰,中臺科技大學與茂盛醫院日前舉行產學合作簽約儀式,以深化產學合作並培育優秀護理專業人才為目標,雙方攜手促進護理教育發展,啟動跨界育才新篇章。此次合作由茂盛醫院提供每學年高達15萬元的獎助金予中臺科大護理系學生,協助學生穩定就學、安心投入專業訓練,並於畢業後無縫銜接至茂盛醫院任職,打造「就學即就業」的護理人才培育機制。茂盛醫院與中臺科大的合作,以實質資源挹注與臨床實習安排,讓學生安心學習、銜接職場及就業,真正實踐「學用合一」的教育核心理念。

打破地域藩籬!中彰投分署助失業中高齡跨域就業再出發

(亞洲經濟通訊社 台灣新聞中心 許薰分)為鼓勵失業勞工擴大求職範圍,增加就業機會並減輕經濟負擔,勞動部推出「跨域就業津貼」,提供異地就業交通、搬遷和租屋多項補助。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即運用該津貼協助現年48歲家住南投的老蕭,在建築業景氣下滑失業時,透過彰化就業中心的協助,憑藉著他過去擔任混凝土拌合操作員的工作經驗,成功媒合至彰化當地的混凝土廠工作,並申請「跨域就業津貼-異地就業交通補助金」,大幅減輕通勤的經濟壓力,重拾職場信心。

觀看熱門新聞

目前尚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