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10月 18日 星期六 合作提案 活動報名

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AENA Taiwan Station

彰化竹塘魅力米鄉 發表竹塘醉飄䅨紀念酒

記者:張偉成 新聞分類:台灣在線 更新日期:2023-12-09 16:00:00

文字級數:
【記者張俊明/彰化報導】為推廣彰化竹塘的魅力米食,竹塘鄉農會日前舉辦「竹塘醉飄䅨」新品發表記者會,並於12月9日起舉辦「竹塘魅力米鄉、找回吃米的人」產業文化活動,竹塘鄉農會表示,今年活動多元化,不僅有台中194號竹塘飄䅨米品種的授權續約儀式、產銷班及青農們生產的安心溯源高麗菜與農特產品展售,還有「竹塘醉飄䅨」品藝活動、「竹塘飄䅨米飯包」品嚐,竭誠歡迎全國鄉親好朋友屆時一同前來參與。

竹塘鄉農會理事長莊焜勝表示,為展現米食的多元化,農會總幹事詹光信非常認真,帶領農會所有同仁一再創新,研發各種新的多元化的米食產品,竹塘農會總幹事詹光信表示,「竹塘魅力米鄉 找回吃米的人」產業文化活動採活動多元,不僅有竹塘飄䅨米台中194號品種授權續約儀式、還有產銷班及青農們生產的農特產品展售,現場有以竹塘飄䅨米做的便當2千份,免費提供大家品嘗,現場還準備有各項美食,歡迎全國鄉親來竹塘開心吃米食。竹塘鄉農會對這次推廣竹塘引以為傲,尤其是新品紀念酒「竹塘醉飄䅨」代表著竹塘百年的文化傳承,以竹塘在地飄䅨米為原料,打造出富含竹塘特色的經典美酒醉飄䅨,這款以低溫發酵的工法精心釀造的清酒,喝起來非常喉潤順口。紀念酒「竹塘醉飄䅨」禮盒以「竹」為主題,取其外觀秀美、清新脫俗,及其高風亮節,虛心有節,剛直堅毅,不畏嚴寒等特質,象徵著竹塘人的韌性,是一款適合送禮也適合收藏的美酒。

縣長王惠美表示,竹塘鄉是傳統的農業鄉,所種的米非常出名,屢次比賽都獲得很好的成績,這次將所種植的稻米製成「竹塘醉飄䅨」的酒,以「竹」為主題設計,相當精美送禮、自飲都適合,由於數量有限,喜歡的民眾要把握機會選購。王惠美也指出,竹塘鄉農會之前把米做成米餐包,現在又做了很多的料理,開會時還可以向竹塘鄉農會訂購「竹塘飄䅨米飯包」又是另一項通路。竹塘鄉農會以「找回吃米的人」為主題,開發了非常多米相關的產品,也準備了2千多份的「竹塘飄䅨米」便當,活動當日早到的才有機會拿到,歡迎大家屆時一起到竹塘品嘗農會為大家所呈現的米食文化,也歡迎多採購竹塘鄉農會的產品。

竹塘鄉長蔡碩任表示,米是台灣人最主要的主食,竹塘農會相當厲害,不僅推廣竹塘在地米食,也以竹塘飄䅨米為原料,創造了這款美酒,值得大家購買來收藏品嚐。農業部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副場長蕭政弘表示,很開心看到新的產品又發表了,既古典又高雅,希望水稻在各級農會的努力下,產業能夠做得更好,讓稻米產業能繼續飄香在整個彰化縣。

最新台灣在線

中市績優交通義勇警察表揚 盧秀燕讚譽「市民守護者」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台中市交通義勇警察大隊17日舉行「114年度秋節聯誼暨績優交通義勇警察表揚」活動,現場表揚38位資深及在執勤表現績優的義交楷模。市長盧秀燕在警察局長吳敬田陪同下出席,向義交夥伴表達最誠摯的謝意,期勉義交夥伴再接再厲,讓城市交通事故與死傷再下降,達成「交通順暢、人人平安」的目標,打造更平安、更幸福的台中。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行》雙十開彰 在總行看見歷史與未來的對話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2025台灣設計展」於雙十連假在三大展區,盛大登場,15個分行展出內容跨足城市治理、地方產業、青年創意、文化歷史及植物美學等多元風貌,在總行看見歷史與未來的對話,縣長王惠美邀請全國民眾安排假期走進彰化,親身感受設計的無限魅力與城市的創新能量。

霸氣側漏閃瞎代購 店王現象級回歸週年慶亮劍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闊別兩百多天方重開幕的新光台中店,在日前以一場狂創點閱及話題的現象級回歸,重返台中人的生活日常,歸隊後的首戰即逢週年慶,自是「殺」聲震天!首波週年慶將於10/16(四)~10/29(三)熱烈登場!首度攜手韓星、韓綜、韓潮,將透過三大限定合作打造全台最具話題的購物盛會!更首度邀請韓國人氣偶像-Solar頌樂擔任宣傳大使,營造韓星都要來搶購的氛圍。

齊聚府前廣場 蔣萬安與民眾同慶中華民國114年國慶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臺北市長蔣萬安今(10)日出席由臺北市政府主辦的「中華民國114年國慶升旗暨慶祝活動」,於市府府前廣場與市民朋友一同升旗,歡慶國慶。

連假共學風潮興起 北市親子攜手探索學習新樣貌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長期推動「自主學習」,鼓勵學生依興趣與專長規劃假期專題,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自發、互動、共好」精神,尤其在連續假期期間,教育局更鼓勵家長跟孩子一起,共同討論學習主題、規劃探索計畫,讓假期不再只是「寫作業、補進度」,而是讓學習能夠自然地融入生活,學生能以自身興趣出發,自訂學習目標並完成探索挑戰,讓學習的主導權回到孩子手中,也帶動家庭攜手共學,成為城市獨特的教育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