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協議提升產業競爭力
記者:產經新聞中心
新聞分類:大陸在線
更新日期:2012-01-29 08:00:00
-
-
文字級數:
(亞洲經濟通訊社產經新聞中心)第四次「江陳會談」兩岸兩會完成簽署之「海峽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協議」於99年3月21日正式生效以來,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積極與大陸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共同合作加強防堵不安全商品於兩岸流通,保障國人消費安全權益,及協助解決我國產品進入大陸市場所面臨之技術性貿易障礙問題,加速我國產業界拓展大陸市場,進一步便捷貿易發展,在去年均已展現具體成果。
標檢局局長陳介山指出,在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之消費品安全問題,透過兩岸所建立的消費品安全訊息通報聯繫及協處機制運作下,我國已通報陸方大陸製不安全消費品339件,因我方所通報之案件資訊完整,陸方全數進行實地調查,對大陸製造商採取預防或限制措施的比例高達六成,確實達到突破限制從產製源頭加強管理,可大幅降低大陸製不合格消費品之進口,有效阻絕不安全商品於境外,國內平面媒體亦給予相當大的肯定,可謂成效卓著。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針對通報案件居多數之「玩具」,大陸已強制要求依我國CNS 4797(含可塑劑檢測)檢驗後方能出口我國。例如先前我國在執行進口檢驗時查獲大陸製不合格魔術方塊玩具,經通報大陸調查結果,該產品雖已獲得大陸3C證書,但因大陸玩具檢驗標準尚無可塑劑限量要求,所以該製造廠於製程中使用了可塑劑超標的原料,經現場取樣該廠各款式魔術方塊檢測結果確認可塑劑超標;陸方調查後,立即責令該廠在未獲得出口玩具質量許可證前,不得生產出口玩具,並通報當地質檢機關,採取加強監管措施。
另有關兩岸產業界所關心之標準、計量、檢驗、驗證及認證領域部分,該局表示,兩岸除了在制度面相互瞭解外,亦同步展開技術面的合作,以逐步減少兩岸標準的差異,建立檢測、驗證機構間對彼此能力的信心,進而推向檢測數據彼此接受,以降低業者出口成本。現階段之重點成果,在標準部分,已針對我國具技術優勢之機能性紡織品及垂直軸風力機成立專業組,著手進行標準比對及共通標準研擬,為產業進一步開發大陸市場鋪路;在檢測部分,現階段已完成電機電子產品有害物質、LED路燈光電性能及數位電視機之能力比對,兩岸共計74家次實驗室參與,比對結果顯示兩岸參與之實驗室檢測能力一致,有助於後續推動檢測數據互認,減少產品重複測試所耗費之時間及成本負擔。
至於在資訊服務部分,為瞭解並協助解決我國產業界對於產品輸陸問題之需求,標檢局另完成建置「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暨消費品安全資訊網(www.cs-smiac.itri.org.tw)」及「中國大陸3C強制性產品驗證查詢系統 (www.china3c-search.tw)」。其中業者可利用前者之「廠商諮詢表」,透過本協議建立之溝通平台的協助,解決我產品輸陸技術性貿易障礙問題,而後者則可提供國內輸陸產品業者查閱中國大陸強制性產品驗證制度之申辦流程及相關細節。此外,該局並完成國產「玩具」、「紡織品」、「資通訊商品」及「數位電視機」輸銷中國大陸商品驗證及檢驗指南4本手冊,歡迎各界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