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10月 20日 星期一 合作提案 活動報名

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AENA Taiwan Station

朝霧碼頭暨遊客服務設施整建啟用典禮

記者:蘇彩娥 新聞分類:台灣在線 更新日期:2022-10-05 22:00:00

文字級數:
為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對觀光產業之衝擊,帶動觀光振興,交通部觀光局業擬定觀光前瞻建設計畫,遴選6處國家風景區,打造國際魅力景區,而日月潭國家風景區亦涵蓋其中,並將以山中明珠3.0為名,向國內外展現豐富之觀光休閒魅力。此建設計畫以日月潭為核心,結合周邊3條旅遊支線(埔里、信義、集集水里),整合多元運具,改善重要旅遊據點交通及景觀,提升景區遊憩設施服務品質,打造多元遊憩主題,而日月潭畔的朝霧碼頭亦為核心亮點建設之一。

日管處今年透過碼頭整體提升工程,提升休憩空間、改善照明設備並擴建碼頭平台,一次性提升碼頭軟硬體服務品質。現為邀請各界共同見證建設成果並給予指教,故舉辦此次啟用典禮,啟用儀式後來賓坐在日月潭茶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林禎鈴帶領的10位茶藝師精心設置的茶席上品飲日月潭紅茶-台茶18號,及逛逛魚池當地特色市集展現,相當熱鬧!

活動特別形塑朝霧碼頭意象,將日月潭的藍天白雲、湖光山色全濃縮進入口意象中,結合波光粼粼的水面和船隻造型,來賓佇立背板彷彿搭乘著遊艇暢遊日月潭;前景部分並設計此處知名的日出景致及萬人泳渡盛事,搭配白色背景就如同雲霧繚繞的日沐雲霓氛圍,以呈現此唯一以地景為名的碼頭特色。

啟用典禮打造出船舶外觀,長官貴賓將轉動船舵以展現碼頭正式啟用運作,儀式後日管處並為各界導覽工程提升內容,依序尋訪增建之碼頭休憩平台、改善之停車場空間、優化之人車動線、以及未來軟體之服務規劃。

另為響應2030台灣觀光政策白皮書所倡導之旅遊目的地營銷組織政策,並安排日月潭所在之魚池鄉綜合農特產攤位,展示魚池三寶紅茶、香菇、蘭花草,頭社活盆地綠白金,以及最新產業亮點本土咖啡,展現魚池鄉及日月潭的多元魅力,增強與會者來訪遊玩導購的意願,促進觀光整體發展。

交通部觀光局周廷彰副局長表示,「山中明珠日月潭」作為6大國際魅力景區之一,已投入可觀建設資源並產生具體之建設成果,使日月潭位列台灣八景之美名亙古彌新,而「朝霧碼頭」為湖畔唯一以地景為名之碼頭,並以「水社朝霧」名列日月潭八景之一,現經由碼頭整體提升工程,將使台灣八景及日月潭八景相得益彰,也更加憑添景區魅力,讓日月潭之美深入國內外,作為造訪及回訪的首選。

而除了「山中明珠日月潭」之外,本局各管理處並執行「大野柳皇冠海岸」、「東北角沙丘藝域」、「星動阿里山」、「東海岸天堂島嶼」、「澎湖黃金海岸」等計畫,皆深具國際魅力,歡迎各界一同造訪遊玩,也為疫後產業振興共同努力。

最新台灣在線

中市績優交通義勇警察表揚 盧秀燕讚譽「市民守護者」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台中市交通義勇警察大隊17日舉行「114年度秋節聯誼暨績優交通義勇警察表揚」活動,現場表揚38位資深及在執勤表現績優的義交楷模。市長盧秀燕在警察局長吳敬田陪同下出席,向義交夥伴表達最誠摯的謝意,期勉義交夥伴再接再厲,讓城市交通事故與死傷再下降,達成「交通順暢、人人平安」的目標,打造更平安、更幸福的台中。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行》雙十開彰 在總行看見歷史與未來的對話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2025台灣設計展」於雙十連假在三大展區,盛大登場,15個分行展出內容跨足城市治理、地方產業、青年創意、文化歷史及植物美學等多元風貌,在總行看見歷史與未來的對話,縣長王惠美邀請全國民眾安排假期走進彰化,親身感受設計的無限魅力與城市的創新能量。

霸氣側漏閃瞎代購 店王現象級回歸週年慶亮劍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闊別兩百多天方重開幕的新光台中店,在日前以一場狂創點閱及話題的現象級回歸,重返台中人的生活日常,歸隊後的首戰即逢週年慶,自是「殺」聲震天!首波週年慶將於10/16(四)~10/29(三)熱烈登場!首度攜手韓星、韓綜、韓潮,將透過三大限定合作打造全台最具話題的購物盛會!更首度邀請韓國人氣偶像-Solar頌樂擔任宣傳大使,營造韓星都要來搶購的氛圍。

齊聚府前廣場 蔣萬安與民眾同慶中華民國114年國慶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臺北市長蔣萬安今(10)日出席由臺北市政府主辦的「中華民國114年國慶升旗暨慶祝活動」,於市府府前廣場與市民朋友一同升旗,歡慶國慶。

連假共學風潮興起 北市親子攜手探索學習新樣貌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長期推動「自主學習」,鼓勵學生依興趣與專長規劃假期專題,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自發、互動、共好」精神,尤其在連續假期期間,教育局更鼓勵家長跟孩子一起,共同討論學習主題、規劃探索計畫,讓假期不再只是「寫作業、補進度」,而是讓學習能夠自然地融入生活,學生能以自身興趣出發,自訂學習目標並完成探索挑戰,讓學習的主導權回到孩子手中,也帶動家庭攜手共學,成為城市獨特的教育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