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10月 20日 星期一 合作提案 活動報名

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AENA Taiwan Station

逛市集、唱老歌、看兒童劇 青銀共好聖誕生活節讓您玩透透

記者:許薰芬 新聞分類:健康樂活 更新日期:2020-12-16 18:10:00

文字級數: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許薰分)彰化鐵路醫院將在12月19-20日舉辦「2020青銀共好聖誕生活節」,兩天的活動特別安排永福教會太鼓隊擔任開場表演,並舉辦老歌歌唱比賽,讓許多長輩能在這棟充滿歷史回憶的古蹟中高歌一曲,晚上更是重現日據時代酒家那卡西的表演,邀請所有彰化市民前來同樂;更設有聖誕共好生活市集,有吃有玩,多樣豐富。

「彰化鐵路醫院(原高賓閣)」於100年7月7日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修復工程歷時2年多於去年(108年)順利竣工,讓高賓閣重現往日風華。台鐵職工福委會積極尋求營運廠商,但歷經多次流標,終於在今年3月和「有限責任彰化縣大愛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簽訂營運合約。高賓閣的再利用計畫,經縣府組成專案小組審查,並於109年11月20日文化資產審議會審查通過,展開古蹟再利用的新契機,未來將延續鐵路醫院的精神,把「醫治」轉化為「照顧」,建立社區照護的據點,成為社區樂齡學習的中心,重建人與人的連結,期待高賓閣能繼續創造彰化人共同的回憶。

各界相當關心高賓閣的活化,適逢聖誕節慶,大愛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舉辦「2020青銀共好聖誕生活節」,邀請許多彰化在地的表演團體及各社區參加歌唱比賽,主要目的在活化再利用古蹟建築空間,同時帶動敦親睦鄰的風氣,希望透過在地社區與表演團體的共襄盛舉,重新建立鐵路醫院和在地的連結,促進高賓閣與社區間有更多的互動。尤其這是高賓閣第一次嘗試夜間開放,相信民眾將體驗到不同的魅力,讓更多彰化的民眾重新認識鐵路醫院。

20日有許多適合親子同樂的表演團體熱情展演,其中有彰師大社團帶來的口琴、管樂表演,更有小蝸牛兒童劇團、水凡舞集30多位小朋友演出,還有愛飛屋親子小學堂的孩子將扮裝聖誕老公公穿梭在彰化市各地報佳音,希望讓不同世代的彰化市民及遊客們都能前來感受一下聖誕節歡樂的氣氛。

彰化鐵路醫院一樓的在地特色商店,未來將成為遊客進入彰化市的第一個「迎賓面」,二樓則設置日照服務據點延續濟世精神,提供共餐、才藝教學等活動,讓在地的長輩重拾活力,另挑高 10 米的多功能展演空間則於假日時開放給市民申請使用,其極具現代主義設計風格的日式復古場景,未來勢必將吸引大批結婚新人及網美前來取景。重新整修後展現的鐵路醫院,期待2021年能將青銀共好的理念能具體實踐,也將成為全台灣第一個別具樂齡人文歷史的古蹟。

活動專線04-7299727,或請上鐵路醫院臉書專頁查詢 https://reurl.cc/MdeOAp

最新健康樂活

中市績優交通義勇警察表揚 盧秀燕讚譽「市民守護者」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台中市交通義勇警察大隊17日舉行「114年度秋節聯誼暨績優交通義勇警察表揚」活動,現場表揚38位資深及在執勤表現績優的義交楷模。市長盧秀燕在警察局長吳敬田陪同下出席,向義交夥伴表達最誠摯的謝意,期勉義交夥伴再接再厲,讓城市交通事故與死傷再下降,達成「交通順暢、人人平安」的目標,打造更平安、更幸福的台中。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行》雙十開彰 在總行看見歷史與未來的對話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2025台灣設計展」於雙十連假在三大展區,盛大登場,15個分行展出內容跨足城市治理、地方產業、青年創意、文化歷史及植物美學等多元風貌,在總行看見歷史與未來的對話,縣長王惠美邀請全國民眾安排假期走進彰化,親身感受設計的無限魅力與城市的創新能量。

霸氣側漏閃瞎代購 店王現象級回歸週年慶亮劍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闊別兩百多天方重開幕的新光台中店,在日前以一場狂創點閱及話題的現象級回歸,重返台中人的生活日常,歸隊後的首戰即逢週年慶,自是「殺」聲震天!首波週年慶將於10/16(四)~10/29(三)熱烈登場!首度攜手韓星、韓綜、韓潮,將透過三大限定合作打造全台最具話題的購物盛會!更首度邀請韓國人氣偶像-Solar頌樂擔任宣傳大使,營造韓星都要來搶購的氛圍。

齊聚府前廣場 蔣萬安與民眾同慶中華民國114年國慶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臺北市長蔣萬安今(10)日出席由臺北市政府主辦的「中華民國114年國慶升旗暨慶祝活動」,於市府府前廣場與市民朋友一同升旗,歡慶國慶。

連假共學風潮興起 北市親子攜手探索學習新樣貌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長期推動「自主學習」,鼓勵學生依興趣與專長規劃假期專題,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自發、互動、共好」精神,尤其在連續假期期間,教育局更鼓勵家長跟孩子一起,共同討論學習主題、規劃探索計畫,讓假期不再只是「寫作業、補進度」,而是讓學習能夠自然地融入生活,學生能以自身興趣出發,自訂學習目標並完成探索挑戰,讓學習的主導權回到孩子手中,也帶動家庭攜手共學,成為城市獨特的教育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