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10月 20日 星期一 合作提案 活動報名

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AENA Taiwan Station

政院中辦南投、彰化兩地辦活動 推廣國旅健康好旅行

記者:許薰芬 新聞分類:健康樂活 更新日期:2020-10-31 16:16:00

文字級數: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許薰芬)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與交通部觀光局以及中、彰、投、苗四縣市政府等單位共同行銷中臺灣,今(31)日於南投名間受天宮及彰化二水豐柏廣場辦理「Chill 趣遊中臺灣」觀光聯合行銷活動,以小百岳的森活結合茶旅行的慢活為主題,並於活動前透過網紅波特王及媒體強力行銷,讓活動現場一早就出現滿滿排隊報名與領取限量登山杖的人潮。

蔡執行長致詞時表示,中臺灣觀光資源特色豐富,一直都是國內外旅遊的熱門去處,而中臺灣的「山岳」及「茶旅」,更是慢活旅遊時的最佳拍檔。她說,一早跟著近500位參與民眾一起從松柏嶺受天宮走登山步道到二水的豐柏廣場,深切感受到漫步緩行在山林小徑與農村文化之美,而健行過程若能搭配中臺灣的好茶,甚至肚子餓時吃顆洋溢茶香的茶葉蛋等,都是健行過程補充營養與體力的最佳伙伴。

蔡執行長指出,當全世界都還在因為疫情封城的此刻,臺灣是一個幸福、健康、生活如常的寶地,後疫情時代政府鼓勵大家從事健康好旅行,所以這次行政院中辦特別規劃了結合臺灣小百岳,與中、彰、投、苗觀光與茶香的「Chill 趣遊中臺灣」活動,推薦大家爬山健行後可以品嘗彰化的茉莉花茶、南投的四季春、金萱茶、日月潭紅茶、臺中梨山的高山茶、苗栗的東方美人茶 ,甚至是年輕人喜歡結合果汁與創意的特調手搖茶,歡迎大家來到中臺灣旅遊,體驗慢旅與品味茶香所帶來的快樂。

立法委員羅美玲在致詞時表示,因為疫情無法出國的關係,近期臺灣的國內旅遊特別火熱,而行政院從去年開始也推動了一系列「向山致敬」的活動,臺灣有好山、好水與好茶,她非常期待國人可以多到中臺灣來觀光旅遊,爬中臺灣的小百岳,品嚐中臺灣的好茶,以及消費在地的農特產品,來中臺灣創造美好的回憶。

另外,今天到場的臺中市觀光旅遊局主任秘書林鴻文、彰化縣政府城市暨觀光發展處處長田飛鵬、南投縣政府觀光處處長陳志賢,與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副局長王浩中等代表也都趁著上台致詞的機會行銷近期的各項活動,包含臺中的國際舞蹈嘉年華、彰化二水的跑水節、田中馬、南投日月潭花火音樂嘉年華,與苗栗火炎山的觀光旅遊等活動,鼓勵大家多到中臺灣觀光旅遊與消費。

今日活動出席人員尚有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洪宗熠、副執行長何明杰、立法委員許淑華服務處主任王樹良、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技正林柏村、國姓鄉鄉長丘埔生、鹿谷鄉鄉長邱如平、名間鄉鄉長陳文德、集集鎮鎮長陳紀衡、受天宮主任委員許瑞斌、松山村村長李水木等人。

最新健康樂活

中市績優交通義勇警察表揚 盧秀燕讚譽「市民守護者」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台中市交通義勇警察大隊17日舉行「114年度秋節聯誼暨績優交通義勇警察表揚」活動,現場表揚38位資深及在執勤表現績優的義交楷模。市長盧秀燕在警察局長吳敬田陪同下出席,向義交夥伴表達最誠摯的謝意,期勉義交夥伴再接再厲,讓城市交通事故與死傷再下降,達成「交通順暢、人人平安」的目標,打造更平安、更幸福的台中。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行》雙十開彰 在總行看見歷史與未來的對話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2025台灣設計展」於雙十連假在三大展區,盛大登場,15個分行展出內容跨足城市治理、地方產業、青年創意、文化歷史及植物美學等多元風貌,在總行看見歷史與未來的對話,縣長王惠美邀請全國民眾安排假期走進彰化,親身感受設計的無限魅力與城市的創新能量。

霸氣側漏閃瞎代購 店王現象級回歸週年慶亮劍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闊別兩百多天方重開幕的新光台中店,在日前以一場狂創點閱及話題的現象級回歸,重返台中人的生活日常,歸隊後的首戰即逢週年慶,自是「殺」聲震天!首波週年慶將於10/16(四)~10/29(三)熱烈登場!首度攜手韓星、韓綜、韓潮,將透過三大限定合作打造全台最具話題的購物盛會!更首度邀請韓國人氣偶像-Solar頌樂擔任宣傳大使,營造韓星都要來搶購的氛圍。

齊聚府前廣場 蔣萬安與民眾同慶中華民國114年國慶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臺北市長蔣萬安今(10)日出席由臺北市政府主辦的「中華民國114年國慶升旗暨慶祝活動」,於市府府前廣場與市民朋友一同升旗,歡慶國慶。

連假共學風潮興起 北市親子攜手探索學習新樣貌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長期推動「自主學習」,鼓勵學生依興趣與專長規劃假期專題,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自發、互動、共好」精神,尤其在連續假期期間,教育局更鼓勵家長跟孩子一起,共同討論學習主題、規劃探索計畫,讓假期不再只是「寫作業、補進度」,而是讓學習能夠自然地融入生活,學生能以自身興趣出發,自訂學習目標並完成探索挑戰,讓學習的主導權回到孩子手中,也帶動家庭攜手共學,成為城市獨特的教育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