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11月 07日 星期五 合作提案 活動報名

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AENA Taiwan Station

殘胃罹癌風險高 微創手術立大功

記者:王福星 新聞分類:產業科技 更新日期:2018-11-09 11:57:00

文字級數:
殘胃罹癌風險高 微創手術立大功

(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王福星/台中報導)曾接受胃手術的人務必注意!臺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以治療「殘胃癌」病例,提醒接受過胃部手術病人是「胃癌」高風險族群,追蹤檢查絕不可少,及早發現仍可採「微創手術」,提高存活率、治癒率。

已經六十四歲的李先生,十幾歲時因胃出血進行「次全胃切除」手術,數十年來相安無事,去年中突然排大量黑便,急診緊急輸血後,胃鏡檢查確診罹患胃癌二期。余政展主任指出,曾做過胃部手術的人,在剩下的胃上長出癌症機率很高,為一般人風險的4-7倍,李先生就屬於胃癌高風險族群,醫學稱為「殘胃癌」。有研究估計約每十個接受過胃部手術的病人就有一個人在一生中可能罹患殘胃癌。

李先生接受全胃切除手術勢在必行,余政展表示,「殘胃癌」手術一般都選用傳統開腹方式以克服之前手術沾黏問題,同時還要能廓清癌細胞。余政展說醫學技術進步下,技巧純熟、經驗豐富的醫師現在也能以微創手術為「殘胃癌」病人切除全胃,只要有耐心慢慢分出沾粘,仍能達到傳統手術廓清癌細胞的效果,對病人恢復有相當大的助益,即使多花點時間,還是十分值得。

余主任正是以微創手術為李先生切除全胃,減少術後恢復的時間。他表示,像李先生這種開過胃部手術多年又得到胃癌的病人不少,很多人疏於追蹤,確診胃癌時已經四期,讓人惋惜。醫學研究顯示,只要胃部開過刀,即使飲食清淡、生活作息正常,罹癌比例仍比一般人高,且時間愈長、風險愈高,原因可能是多重因子,包括:膽汁刺激、細菌問題,或是胃部結構改變,以致在剩下的胃裡發生癌症的機會變高。余政展提醒曾做過胃部手術病人定期回診檢查,透過及早發現提高存活率、治癒率。

最新產業科技

重陽邂逅萬聖!台中跨世代嘉年华銀髮走秀、搗蛋遊行湧人潮

【記者林慧君/台中報導】當重陽敬老遇上萬聖搞怪,會激盪出什麼火花?臺中市心享事成教育推協會上週末在烏日合勤健康共生宅,打造一場跨越年齡與節慶的「全齡有愛同樂會」,不僅有長者太鼓表演與銀髮星光獎表揚,還有萬聖鬼步舞與創意裝扮選拔,兩天活動吸引數百名民眾參與,現場宛如融合傳統與創意的社區嘉年華。

清境火把節24日晚間登場 吸引遊客熱情參與

【記者林慧君/南投報導】被視為滇緬族群新年文化慶典的「2025清境火把節」,24日晚間在仁愛鄉清境國小盛大登場。火把節是源自西南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節慶,融入薪火相傳、感念祖先等意涵,從雲南流傳到清境,活動吸引許多民眾參與,也有參與貴賓身穿雲南傳統服飾一同歡慶,場面十分熱鬧。

健康商機正夯 營養師提醒先看標示再查專利

(亞洲經濟通訊社 台灣新聞中心 許薰分)近年來,隨著國人健康意識不斷提升,養生已經成全民重要課題。除了規律運動與均衡飲食,保健食品也走入許多人日常生活,成為調整體質、營養補給的重要選擇。對此,營養師林昀正特別提出提醒,民眾在選購時應把握兩大原則,才能避免誤踩陷阱,確保買得安心、吃得放心。

元智林志民獲國家講座肯定 十年來私校第一人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第29屆國家講座得獎名單日前揭曉,共有10位教授獲此殊榮,其中國立台灣大學表現亮眼,佔4個名額,成功大學與清華大學各獲2席,台灣師範大學則有1人獲選。而元智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林志民,以其在人工智慧、仿腦神經網路模型開發及系統應用的卓越貢獻脫穎而出,成為本屆唯一來自私立大學的獲獎者,也是近十年來首位獲此榮譽的私校教授。

台中慈濟醫院營養科十月雙喜 食安與低碳蔬食獲獎

【記者林慧君/台中報導】台中慈濟醫院營養科雙喜臨門,榮獲「臺中金饌獎」GHP優等標章外,更參加「2025健康行動×永續未來 低碳市集」,以「高科健檢餐食」入選低碳蔬食組「健康行動獎」,並獲邀現場烹煮佳餚。營養科主任楊忠偉表示:「台中慈濟醫院注重食品安全,更努力朝向低碳醫院發展,積極推廣蔬食餐飲,落實永續經營大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