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10月 18日 星期六 合作提案 活動報名

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AENA Taiwan Station

2018台東紅藜季 邀您一同遊台東賞「藜」趣

記者:蘇彩娥 新聞分類:健康樂活 更新日期:2018-02-10 22:25:00

文字級數:
(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蘇彩娥/臺東報導)春賞紅藜成為臺東縣近年春節假期必遊的限定遊程,同時也帶動周邊觀光旅遊效益,農委會水土保持局連續4年輔導與推動台東紅藜產業發展,帶動六級化產業活動,在春節前、紅藜熟成轉色之際辦理「台東紅藜季」,盤點出「吃、喝、玩、樂、賞」等特色景點與商家,邀請大家於春節期間,一同暢遊臺東賞紅藜、嚐紅藜。

農委會水保局於10日上午10點,假臺東森林公園辦理「台東紅藜季」開幕記者會,同時結合大地餐桌布置、台東紅藜逍遙遊與藝術裝置,推廣臺東春節期間的紅藜特色觀光。

農委會水保局表示,水保局積極推動農村再生產業跨域、輔導地方創新、轉型及發展特色產業,並透過政府部門與社區的跨域合作、市場端的電子商務平台,發展及推廣農村好的精質產品,為產業找到多樣性的市場出路,而台東紅藜就是最好的發展典範。產業帶動了青農回鄉、消費者進入農村進行體驗與消費,傳達環境教育及食農概念,由消費者支持生產者,農村的六級產業也得以逐步實現。

農委會水保局推動的「萬物糧倉.大地慶典」,2018年規劃「春賞紅藜季」、「夏果藝術季」及「秋收舞樂季」三大主題慶典,透過生態博物館的概念,以節慶活動來整合串聯花東地區農村產業。每個主題慶典都將展出為在地量身打造的藝術裝置,同時邀請在地社區與知名藝文團隊,透過精彩的系列展演和創意活動,為花東縱谷帶來全新的樣貌,吸引更多民眾一同來到美麗的花蓮及臺東。其中「春賞紅藜季」以「台東紅藜大地藝術」為主軸,強調「食農教育」與「可食地景」,建置大型裝置藝術作品,呈現「體驗式互動教學」之精髓。

2018台東紅藜季,農委會水保局與臺東縣政府攜手打造「綠森林中的紅地毯」,在臺東森林公園中種植上千株紅藜,邀請藝術家以台東紅藜的穗與梗創作樹型裝置作品,伴隨著四周綠蔭與藍天白雲,傳達大地萬物創生之概念,象徵部落產業的永續發展。

台東紅藜(排灣族語:djulis),素有「穀物界紅寶石」之稱,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生長強健、耐旱性極佳,生長期只需4個月,長成的植株高度可達1米2以上,甚至2米高,且收成量足,除了是部落很重要的備存糧食,更是釀酒重要的酵母,如今因豐富的營養成分成為近年健康養生市場的新寵,想嚐鮮或觀賞美麗紅藜花海的民眾,可於2月10日至3月2日到臺東森林公園及南迴田區參觀。

最新健康樂活

中市績優交通義勇警察表揚 盧秀燕讚譽「市民守護者」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台中市交通義勇警察大隊17日舉行「114年度秋節聯誼暨績優交通義勇警察表揚」活動,現場表揚38位資深及在執勤表現績優的義交楷模。市長盧秀燕在警察局長吳敬田陪同下出席,向義交夥伴表達最誠摯的謝意,期勉義交夥伴再接再厲,讓城市交通事故與死傷再下降,達成「交通順暢、人人平安」的目標,打造更平安、更幸福的台中。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行》雙十開彰 在總行看見歷史與未來的對話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2025台灣設計展」於雙十連假在三大展區,盛大登場,15個分行展出內容跨足城市治理、地方產業、青年創意、文化歷史及植物美學等多元風貌,在總行看見歷史與未來的對話,縣長王惠美邀請全國民眾安排假期走進彰化,親身感受設計的無限魅力與城市的創新能量。

霸氣側漏閃瞎代購 店王現象級回歸週年慶亮劍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闊別兩百多天方重開幕的新光台中店,在日前以一場狂創點閱及話題的現象級回歸,重返台中人的生活日常,歸隊後的首戰即逢週年慶,自是「殺」聲震天!首波週年慶將於10/16(四)~10/29(三)熱烈登場!首度攜手韓星、韓綜、韓潮,將透過三大限定合作打造全台最具話題的購物盛會!更首度邀請韓國人氣偶像-Solar頌樂擔任宣傳大使,營造韓星都要來搶購的氛圍。

齊聚府前廣場 蔣萬安與民眾同慶中華民國114年國慶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臺北市長蔣萬安今(10)日出席由臺北市政府主辦的「中華民國114年國慶升旗暨慶祝活動」,於市府府前廣場與市民朋友一同升旗,歡慶國慶。

連假共學風潮興起 北市親子攜手探索學習新樣貌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長期推動「自主學習」,鼓勵學生依興趣與專長規劃假期專題,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自發、互動、共好」精神,尤其在連續假期期間,教育局更鼓勵家長跟孩子一起,共同討論學習主題、規劃探索計畫,讓假期不再只是「寫作業、補進度」,而是讓學習能夠自然地融入生活,學生能以自身興趣出發,自訂學習目標並完成探索挑戰,讓學習的主導權回到孩子手中,也帶動家庭攜手共學,成為城市獨特的教育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