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10月 19日 星期日 合作提案 活動報名

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AENA Taiwan Station

GAGGAN 蟬聯亞洲50最佳餐廳榜首

記者:亞洲經濟通訊社 產經新聞中心 新聞分類:健康樂活 更新日期:2016-03-01 09:00:00

文字級數:
一眾入選及獲獎廚師于由聖沛黎洛 (S.Pellegrino) 和巴娜 (Acqua Panna) 贊助的 「亞洲50 最佳餐廳」頒獎典禮上合照。
(亞洲經濟通訊社/產經新聞中心) 位於曼谷的餐廳Gaggan連續第二年榮登亞洲50最佳餐廳榜首。由聖沛黎洛 (S.Pellegrino) 和巴娜 (Acqua Panna)贊助的2016年「亞洲50最佳餐廳」年度名單今日在泰國曼谷W酒店揭曉,並雲集亞洲區內一眾知名大廚、餐飲業界名人及嘉賓參加此年度盛事。

2016年度,「亞洲50最佳餐廳」踏入第四屆,一共有十間新餐廳亮相,其中包括三間日本餐廳。中國一共有13間餐廳上榜,而新加坡及日本各佔十席。躋身2016年名單的餐廳分別來自13個國家,入選餐廳分佈國家的數目為歷屆最多,充分展現了亞洲餐飲界百花齊放的盛況。

Gaggan今年再次雙囍臨門,同時獲得聖沛黎洛及巴娜贊助的亞洲最佳餐廳獎和聖沛黎洛及巴娜贊助的泰國最佳餐廳獎。大廚Gaggan Anand在曼谷開設的同名餐廳菜色設計靈感源自家鄉加爾各答小鎮的街頭美食,力求以現代烹飪手法詮釋傳統印度菜餚。他致力推崇印度烹飪傳統,並以別樹一幟、革新及創意的方式打造每一道菜。繼2014年首度打入世界50餐廳並位列第17位,Gaggan於2015年更躍升至第十位,並於亞洲50最佳餐廳首度稱冠。

主辦國泰國入選的餐廳包括Nahm(第8位)、上升一位至第19位的Issaya Siamese Club和位列第23位的Eat Me。

其他國家獎項得主:
Narisawa(第2位)連續第四年獲得聖沛黎洛及巴娜贊助的日本最佳餐廳殊榮。其餘上榜的九間日本餐廳中,共有四間餐廳打入首20位。新入選的餐廳共有三間,分別是位於福岡的La Maison De La Nature Goh(第31位)、東京的Den(第37位)及Kikunoi(第42位)。

大廚江振誠(André Chiang)旗下位於新加坡的餐廳Restaurant André今年上升兩位(第3位),並連續第四年勇奪聖沛黎洛及巴娜贊助的新加坡最佳餐廳獎。André於亞洲廚藝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他在台北所開設的餐廳Raw今年首度上榜即佔第46位。除了Waku Ghin(第6位)、Les Amis(第12位)及Burnt Ends(第14位)等為人熟識的食府,新加坡還有兩間新餐廳上榜,分別為Corner House(第17名)及Wild Rocket(第38名)。

香港餐廳Amber(第4位)從Ultraviolet(第7位)手上重奪聖沛黎洛及巴娜贊助的中國最佳餐廳殊榮。今年名單共有九間香港餐廳入選,包括首次上榜的Ta Vie(第48位)。

位於首爾的Mingles餐廳首次上榜即登上第15位,不僅旋即獲得John Paul 贊助的最佳新餐廳獎,更再下一城,勇奪聖沛黎洛及巴娜贊助的韓國最佳餐廳獎,錦上添花。

今年另外有兩間首度上榜的餐廳均奪得個別國家獎項。位於馬尼拉的餐廳Gallery Vask(第39位)榮獲菲律賓最佳餐廳獎,位於峇厘的餐廳Locavore(第49位)則獲得印尼最佳餐廳獎。

位於新德里的餐廳Indian Accent今年躍升13位,位列第9位,連續第二年獲得印度最佳餐廳獎。

其他國家最佳餐廳得主包括:衛冕台灣最佳餐廳的Le Moût(第30位)、斯里蘭卡最佳餐廳獎的Ministry of Crab(第31位)以及重奪柬埔寨最佳餐廳殊榮、位於暹粒的餐廳Cuisine Wat Damnak(第43位)。

其他獎項得主包括:

John Paul 贊助的最佳新餐廳獎:Mingles
首爾餐廳Mingles的主廚Kang Min-goo選用本地食材,將西式烹飪方法及概念融入韓式傳統料理,為食客呈獻創新韓式美食體驗。Mingles只設45個座位,洋溢溫馨氛圍,加上別具創意的菜色,在韓國餐飲業界獨樹一幟。

Peroni Nastro Azzurro贊助的最值得關注獎:Florilège
最值得關注獎旨在表揚今年未能躋身亞洲50最佳餐廳但在亞洲餐飲界表現卓越、被視為明日之星的餐廳。東京的Florilège餐廳致力呈獻完美無瑕的現代法式美食。餐廳主廚兼店主川手寬康(Hiroyasu Kawate)為賓客精心打造出一份網羅多道菜色的品味餐單,充分展現了他在法式烹飪上的精湛廚藝和創造力。

可可百利 (Cacao Barry) 贊助的亞洲最佳糕點師獎:Cheryl Koh
Cheryl Koh生於新加坡,先後在巴黎、杜拜及香港等地的多間米芝蓮星級餐廳擔任糕點師,並於2013年返回家鄉。憑藉在Les Amis擔任糕點師的經驗,她於2015年4月在新加坡市中心開設Tarte by Cheryl Koh,一間隸屬於Les Amis集團的零售店。Cheryl 以旅行的經歷為創作靈感,設計出多款精緻美味的甜點,盡顯其深厚的功架及非凡創意。

主廚之師選大獎:Paul Pairet
生於法國的廚師Paul Pairet為2016年主廚之選的得主,由所有亞洲50最佳餐廳入選餐廳的主廚互相投票選出。憑藉其上海兩家卓越出眾及別具影響力的餐廳Mr & Mrs Bund及前衛餐廳Ultraviolet,Paul廣受同行尊敬。他致力超越界限、不斷創新及發揮創意的精神,加上勇於嘗試的態度,故所設計出具啟發性的菜色一直為世界其他地方的廚師帶來影響。

最佳進步獎:Quintessence
位於東京的餐廳Quintessence(第20位)自2006年開業起備受讚譽,排名與去年相比躍升了29位。餐廳主廚岸田週三 (Shuzo Kishida) 曾於巴黎米芝蓮三星餐廳L’Astrance工作,廚藝精湛、注重細節,擅長以新鮮食材打造創新的現代法式菜餚,不斷為一眾有別具品味的食客帶來驚喜。

此外,來自菲律賓的Margarita Forés榮獲2016年亞洲最佳女廚師獎,而曼谷餐廳Nahm的主廚David Thompson則獲頒The Diners Club®終身成就獎。

亞洲50最佳餐廳編輯William Drew表示:「亞洲50最佳餐廳今年已踏入第四屆,一系列的獎項充分反映出亞洲餐飲界發展迅速及繁榮欣盛。2016年的名單包括十間新餐廳,以及位於13個國家的頂級餐廳,創歷年入選餐廳國家數目之記錄。亞洲50最佳餐廳致力表揚發揮創意及締造與別不同餐飲體驗的餐廳,名單上的所有餐廳及其他得獎者均為完美的典範。」

「亞洲50最佳餐廳」名單的編選制度
「亞洲50最佳餐廳」名單由The Diners Club®「亞洲50最佳餐廳」評審委員會投票選出,該評審委員會由超過300名在亞洲餐飲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人士組成,每位獲邀加入評審委員會的成員均對亞洲餐飲業抱有獨到見解。

該評審委員會由亞洲再細分成六個區域的小組組成,分別爲印度及次大陸、東南亞南區、東南亞北區、香港、台灣和澳門;中國大陸和韓國,以及日本。此區域劃分制度可以更加公平和全面地展示出亞洲各地區的餐飲狀況,並獲得各區評審會主席一致認同。

委員會每個區域小組包括主席在內一共有53名成員。評審委員會的成員包括食評家、廚師、餐廳東主和及備受推崇的美食家,每位成員均持有七張選票,當中至少三張選票需投予其所屬國家以外的餐廳。


最新健康樂活

中市績優交通義勇警察表揚 盧秀燕讚譽「市民守護者」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台中市交通義勇警察大隊17日舉行「114年度秋節聯誼暨績優交通義勇警察表揚」活動,現場表揚38位資深及在執勤表現績優的義交楷模。市長盧秀燕在警察局長吳敬田陪同下出席,向義交夥伴表達最誠摯的謝意,期勉義交夥伴再接再厲,讓城市交通事故與死傷再下降,達成「交通順暢、人人平安」的目標,打造更平安、更幸福的台中。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行》雙十開彰 在總行看見歷史與未來的對話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2025台灣設計展」於雙十連假在三大展區,盛大登場,15個分行展出內容跨足城市治理、地方產業、青年創意、文化歷史及植物美學等多元風貌,在總行看見歷史與未來的對話,縣長王惠美邀請全國民眾安排假期走進彰化,親身感受設計的無限魅力與城市的創新能量。

霸氣側漏閃瞎代購 店王現象級回歸週年慶亮劍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闊別兩百多天方重開幕的新光台中店,在日前以一場狂創點閱及話題的現象級回歸,重返台中人的生活日常,歸隊後的首戰即逢週年慶,自是「殺」聲震天!首波週年慶將於10/16(四)~10/29(三)熱烈登場!首度攜手韓星、韓綜、韓潮,將透過三大限定合作打造全台最具話題的購物盛會!更首度邀請韓國人氣偶像-Solar頌樂擔任宣傳大使,營造韓星都要來搶購的氛圍。

齊聚府前廣場 蔣萬安與民眾同慶中華民國114年國慶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臺北市長蔣萬安今(10)日出席由臺北市政府主辦的「中華民國114年國慶升旗暨慶祝活動」,於市府府前廣場與市民朋友一同升旗,歡慶國慶。

連假共學風潮興起 北市親子攜手探索學習新樣貌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長期推動「自主學習」,鼓勵學生依興趣與專長規劃假期專題,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自發、互動、共好」精神,尤其在連續假期期間,教育局更鼓勵家長跟孩子一起,共同討論學習主題、規劃探索計畫,讓假期不再只是「寫作業、補進度」,而是讓學習能夠自然地融入生活,學生能以自身興趣出發,自訂學習目標並完成探索挑戰,讓學習的主導權回到孩子手中,也帶動家庭攜手共學,成為城市獨特的教育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