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通訊社產經新聞中心)經濟部針對行政院院會報告「自由經濟示範區規劃構想」提出說明指出,因應全球化及區域經濟整合加速進行的國際環境,為求台灣經濟的生存發展與競爭力的提升,我們必須有脫胎換骨的大作為,未來進一步自由開放是非走不可的路。示範區的規劃代表政府對「黃金十年國家願景」政策的具體實踐,也是為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創造有利條件相當重要的一步。
經濟部表示,自由經濟示範區將以自由貿易港區為核心,連結現有各類型園區並進行物流、創新研發、投資鬆綁等資源整合,形成一個在法令規定、優惠措施、經貿自由及行政效率等,均優於既有園區之具高度國際競爭力的商務活動區域,未來還要擴及到示範區所在的行政區,並以達到全台「自由貿易島」為長期目標。
經濟部強調,示範區代表先行試點、實驗的意思,只要具備推動條件,且地方有共識也有配合意願,就可以主動爭取,優先來推動。換句話說,全台每個地區都有機會,將依地方共識與準備程度選定示範區,不以1處為限。
整個示範區的規劃構想,簡單來說就是1個目標、4項內涵、4個面向、3個不變,以及分階段推動。所謂1個目標,就是為長期加入TPP做準備。由於TPP是一個高品質、開放程度很高的區域自由貿易協議,因此,我們先以示範區模式開放運作,一方面可彰顯開放所帶來,包括創造就業、吸引投資、提升產業競爭力等效益,另一方面透過逐步擴大開放,創造具備加入TPP的有利條件,也讓國內產業有較長調適時間。
經濟部說,未來示範區的4大內涵,第一部分為「深層加工+國際物流」,是要以既有製造業優勢為基礎,由自由貿易港區出發,串連既有實體園區,延伸為示範區加工及研發腹地,並加強簡化通關程序與管理,提高海空聯運模式的效能;第二部分是「創新研發」,利用台灣產業科技研發具國際化的利基,進行國際合作,建構創新系統網絡,並吸引優秀專業人士來台;第三部分「新農業」,將以優良的農業技術為本,加強農漁業及農產加工品的研發升級,並推動精緻農業,發展自有品牌,行銷全世界;第四部分則強調完善的「基礎建設+生活機能」,就是要提供良好的工作、就學與生活環境,讓生活無後顧之憂,並放寬服務業的進入,強化區內機能。
經濟部也從鬆綁、效率、整合及加值4大面向提出比區外更具吸引力的特殊誘因,採行的措施包括:投資產業及外國籍專業人士聘僱的適度鬆綁、單一窗口高效率的服務、商務/專業人員及資金進出的便捷、快速便捷通關、協調加速投資相關服務、導入新科技及智慧化系統、優惠獎勵措施、完善的工作生活環境等。
經濟部舉例說明指出,在鬆綁方面,將允許產品免稅進口,經示範區加工或委外加工後再出口;在區內可放寬部分服務業投資,如運輸、倉儲、物流、國際醫療及休閒娛樂等。在效率方面,採取單一窗口服務,協調加速土地、建築、水電、環保、稅務等事項的處理;簡化縮短區內企業邀請海外專業人士入區洽商之申請時程。在整合方面,將以自貿港區為核心,串連海關、機場、科學園區、農業園區、加工區及工業區等,運用現代化科技,便捷物流運輸,整合產業價值鏈,發揮綜效。在加值方面,則將結合區內產業研發機構、公民營企業及大專校院等,與國外機構合作,設立國際級研發中心;促進農產品加工升級,發展自有品牌,並運用低溫物流鏈,擴大外銷。
為讓國內產業有足夠時間進行調整、轉型,我們也提出3個不變,就是不改變對藍領外勞的管制、不改變對大陸勞工的管制,以及不改變對農產品進口的管制。也就是區內外對這3項規定沒有差別,都按現有規定處理,不會只在示範區擴大開放或放寬規定。
經濟部強調,由於本案涉及層面非常廣泛且複雜,因此,需有較長時間、分階段來推動。目前經濟部所提出的內容屬於規劃構想,未來示範區的推動,吳院長於本日院會已特別指示,將在行政院成立跨部會的規劃小組,由政務委員以上層級負責,在1年內提出具體計畫,指定專責單位來執行,並於2年內完成立法工作。
資料來源:亞洲經濟通訊社